2016年2月2日 星期二

音樂之都 - Vienna, Austria

終於來到今次行程的最後一站 - 維也納。
Kahlenberg

本來我是很想在克羅地亞再往南走,但在冬季沒有廉航由克羅地亞飛回英國,只好在維也納和布達佩斯二選其一。
恰巧因為難民問題,克羅地亞與匈牙利的關卡封了,要到布達佩斯的話就要先到維也納再轉車。看來上天也要我非到這個音樂之都不可,所以就決定最後數天的假期在維也納渡過。
Wien
第一天天氣有點差,所以先挑室內的景點好了。
Tunnel
又一個很有時代感的地鐘站,配色也很好看。
唉,想當年香港的地鐵站也很有特色的。
馬面男
我十分佩服這兩位賣藝人,不但在零下的氣溫下可以靈活地按動音鍵,而且是帶著在日本紅極一時的馬頭下表演。
音樂之都果然不能小看。(誤)
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Wien
走進國家美術館(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Wien)後就看到這個美麗的拱頂。
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Wien
從收藏品的重要性來看,它是世界上五大藝術館之一。
不但展品好看,內部也非常寬敞,好讓人可以細心欣賞畫作。另外,不可不提這裡的沙發出奇地舒服。
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Wien
中庭部份有一個 cafe。
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Wien
這美術館的確值得遊覽,但就是有點貴,學生也要十多歐。
State Opera House Wien
之後到了鼎鼎大名的維也納國家歌劇院(Wiener Staatsoper)。
內部十分漂亮,但給我的感覺有點太新,是重建的關係還是保養太好呢?
State Opera House Wien
招待貴賓的等候室,非常堂皇。
State Opera House Wien
當晚檢查相片才發現很多構圖上的問題,唉,有點浪費了這麼漂亮的建築物的感覺。

當天晚上在歌劇院有芭蕾舞的表演,不想買正價門票的人可以表演開始前兩時候排隊買便宜的 standing zone,好像只需 3 歐。但我對芭蕾舞可說是零認識,所以還是早點休息好了。
Haus des Meeres
第二天早上跟在青旅認識的一個瑞典人一起到高處拍照。
我們首先找到了一個隱藏景點 - Haus des Meeres。
Haus des Meeres
Haus des Meeres 其實是一個水族館及一個小型動物園的混合體,基本上在網上都沒看到過。
有趣的是我們並沒有付昂貴的入埸費,只是給了 3 歐就可以走大廈外的後樓梯到頂樓,有「發現新大陸」的感覺。
縱使天氣沒有太好,但我們兩個也樂在其中。
St. Stephen's Cathedral
接著就走到最有名的 St. Stephen's Cathedral,當然是為了登上它兩座南北高塔。
St. Stephen's Cathedral
入埸費是分區收的,真懂得做生意。
Doom
要是天氣好的話應該會有不錯的景觀吧。
St. Stephen's Cathedral
別過瑞典朋友後我就到一個自己很想一睹其真面目的音樂廳 - Gesellschaft der Musikfreunde。
由於它內部金光熠熠,所以也被稱為金色大廳。
Gesellschaft der Musikfreunde
音樂廳真的會讓人看得入迷,可惜原本內部是不可以拍照。呃…… 那在其他部落格看到的是什麼?!

天還是灰灰蒙蒙,只好繼續到一些室內的地方。
Atoms
Atoms。
Rathaus
在外圍轉了很久後終於找到 City Hall(Rathaus)的入口。
內部又是十分堂皇。
Rathaus
大概是在準備一些聚餐吧。
Rathaus
這裡完全是「無皇管」,之後我更開始用三腳架慢慢拍。
Rathaus
打開門的版本。
Rathaus
當我拍得正樂的時候,身後突然出現一個保安員。正當我以為要被趕走的時候,那個保安員竟然對我說「對不起,打擾你拍攝了」,我還真的反應不來。
Rathaus
每個角落都很有味道。
Rathaus
長長的 cloakroom,證明這裡可以招待很多人呢。
Rathaus
不知不覺就拍了整整一個小時,City Hall 又是一個被人忽略了的景點。

雖然天氣沒有很好,但因為當天是在維也納的最後一個晚上,所以還是趕到多瑙河塔(Danube Tower)拍夜景。
Stylish.
除了音樂外,維也納的建築物也是聞名於世。
Morden Wien.
多瑙河都結冰了。
Morden Wien.
入黑前帶藍的色調配上雪景十分好看。
Morden Wien.
多瑙河塔的設計不錯,在室外覺得冷了就可以走回室內休息休息,令等天黑的過程不太痛苦。
Wien at night.
等到了。
Wien at night.
這裡的夜景給我不少驚喜,可說是看到維也納現代化的一面。
The curves.
回到 hostel 後又遇到瑞典朋友加上幾個美國人,玩了一回 uno 後就到附近嚐一嚐傳統的奧地利菜。嗯,味道也是這樣吧,哈哈。

旅行的最後一日才遇上好天,所以上午就去到一座叫 Kalenberg 的小山丘。
因為山上有一所學校,所以有巴士直到山頂,十分方便。
Kalenberg
在觀景台可以眺望被白雪覆蓋的葡萄園。
The Day after Tomorrow
明日之後。
Let's recover.
在問路的時候認識了這個奧地利伯伯。
他十分和善,跟我說了 Kalenberg 在二戰時的歷史,也推介維也納他喜愛的好地方等等。我好奇地問他為什麼英文說得那麼好,他竟然答我「因為要泡各國的妹子呀,我之前有女朋友是斯洛文尼亞人、希臘人之類」,可以說是愛情的力量嗎?
之後他更說左腳剛做了一個大手術,所以他每天都會到山區走動。
希望他早日康復吧。
Kahlenberg
接著就慢慢走下山了。
Kahlenberg
雖然沒有葡萄,但蓋著雪的葡萄園有另一種美。
Kahlenberg
再次望向多瑙河方向。
Kahlenberg
小時侯很喜歡爬這類繩網陣,但近年在香港幾乎完全消失。
Spittelau
下山後順路到了由知名建築師百水先生設計的焚化爐發電廠。
Spittelau
衷心佩百水先生的設計,實用得來又不失格調。
反觀香港政府只會攪各式各樣的「大笨象工程」……
Spittelau
建築與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Spittelau
是時候回去了。
Curvy Airport
好一個弧形設計的機場。
Curvy Airport
維也納的建築物比音樂更令我著迷。
旅伴.
最後來介紹一下我的旅伴吧。
左邊的是 60+10 的 Big Pack 背包,已經跟著我東奔西跑五年了:中國、台灣、日本、歐洲都有它的足跡。
右邊的是在英國購入的 Thule 相機背包,看上它是因為有十分好的防水性能,適合懶得用 rain cover 的我。
雖然它們加起來差不多 35kg,但還好在容易處理的範圍內。

三星期的旅行就到此結束,回英國後就要好好念書了。
(當然不忘拍照。)

自己中文沒有很好,又想快快把遊記寫完,所以難免文字會過於生澀,希望不要介意。
再次多謝把遊記看完的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